当前位置:首页 - 校区新闻

淮安校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

通讯员:崔俊婷 摄影:彭园园 审核:褚必海 李新宇 时间:2025-03-27点击:

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 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及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,3月25日,淮安校区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会。校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、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秦天堂,党工委副书记、学生工作部部长褚必海,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刘佳及全体学工人员参会,重点围绕“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提升”展开研讨。


秦天堂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。他指出,学业压力叠加就业焦虑已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,辅导员要以精准帮扶为核心,重点关注特殊群体,严格落实“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干预”机制。针对校区工作实际,他提出三点要求:一是强化底线思维,坚持预防为主,构建心理健康防护网;二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力解决学生实际困难,促进全面发展;三是整合优势资源,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,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,探索新时代心理育人新路径。

在专题研讨环节,辅导员史娟首先介绍了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学期活动安排。随后,林慧娟、仲思羽、崔俊婷三位辅导员交流发言,分享了学生心理问题早期识别、干预措施以及具体工作中的难点与困惑。

刘佳针对淮安校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,与大家分享识别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。可通过标准化心理普测建立基础数据库,依托多源信息收集完善学生心理档案,结合日常观察动态监测,构建多维评估体系。她指出,心理健康工作的关键在于解码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——既要发现表象症状,更要理解深层诉求和成长困境,把握问题根源。

褚必海对校区近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。一是坚守“生命至上”原则,筑牢学生安全底线;二是构建“全员参与、全程关注、全方位干预”心理育人体系,深度融入人才培养;三是推进数据赋能,整合学生基本信息、学业、心理普测等多维数据,实现精准识别、智能干预和全程追溯,提升工作实效。

通过此次专题交流,与会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、心理危机识别和实践路径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与理解,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导。校区将以此为契机,建立常态化研讨机制,定期组织案例督导与技能培训,持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,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筑牢心理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