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帮助淮安校区2025级新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,明确未来发展方向,信息科学技术学院、人工智能学院于近日成功举办专业主任与学生见面交流会。本部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气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三位系主任亲临现场,与新生展开深入交流。

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高德民副主任为学子勾勒职业生涯蓝图,介绍学校“江苏小人大”美誉及计算机专业优势,用薪资数据和工作环境展现其吸引力。高德民老师强调大学四年规划:优异学业成绩是基石,核心课程深度掌握是骨架,强大自控力是保障。他提出“成绩、科研、竞赛”三驾马车,核心课程涵盖程序设计语言、数据结构、算法分析、Python、C++、Java、数据库等,建议注重“形成编程思想”,利用课余时间提升编程能力与项目经验,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本领。鼓励学生明确兴趣方向,培养独立与自律能力。他还指出保研需专业成绩排名领先,激励新生从大一严格要求。互动环节中,同学们就专业学习、技术方向、未来发展等踊跃提问,气氛热烈。

电子信息工程系宋军主任聚焦专业解读与大学规划,系统阐述专业发展历程,梳理技术演进脉络,强调其在工业体系和国防安全中的基石地位。他以“计算弹道导弹轨迹”等实例说明专业所需的精确性、可靠性和系统性,激发学生荣誉感与责任感。他结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,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、能力和素养,为学习树立清晰目标。
在“如何读大学”部分,宋老师结合教学经验提供建议:强调大学是综合素质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,鼓励主动规划学业、参与实践项目、广泛阅读拓宽视野,学会时间管理,平衡学习、社团与生活。他指出大学不仅是知识深化,更是全面能力的提升。

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胡春华主任围绕“传承精神、平衡发展、攻坚专业”三大主题,为新生指引方向。胡教授以专业发展史切入,讲述初建时“白手起家”的艰辛与荣耀,强调“电气人字典里没有退缩”。针对学业与生活平衡,她以自身经历建议“主次分明”,专业课为本,兴趣爱好为调剂,要做“学在实处、玩在点子上”的行动派。在课程规划上,胡教授详解各学期核心课程难点:大一《电路原理》《高等数学》需吃透逻辑多练习;大二《模拟电子技术》《C语言》侧重实践,建议用Multisim仿真软件辅助;大三以上课程综合性强,需团队协作与项目式学习。她鼓励新生直面挑战,“难是通往高薪和成就感的入场券”。最后,胡教授寄语新生: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,脚踏实地,两年后仍能眼中有光、心中有火。此次交流会让新生清晰认识专业前景与学习方向,坚定了奋斗信念,将为电气领域书写青春篇章。
本次专业交流会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与名师深入沟通的宝贵平台,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热情,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